您好,欢迎访问我们的官方网站,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!
服务热线:13291198023

 新闻资讯 

 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与您分享 

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 公司新闻

​ 如何判断无铅焊锡条是否已经氧化?

2025-08-2014人浏览


如何判断无铅焊锡条是否已经氧化?

判断无铅焊锡条是否氧化,核心是通过外观观察、物理测试、焊接验证三大维度,识别氧化后产生的 “表面特征”“性能变化” 及 “

焊接缺陷”—— 氧化会导致焊锡条表面生成氧化锡(SnO₂) 或其他金属氧化物(如氧化银、氧化铜),这些物质会直接改变焊锡条的外观

、物理特性及焊接表现,具体判断方法如下:

一、最直观:外观观察法(无需工具,初步判断)

无铅焊锡条未氧化时,表面应呈均匀的银白色 / 亮灰色(不同合金略有差异,如 SAC 系偏亮白、Sn-Bi 系偏浅灰),无明显杂质或斑点;

氧化后会因氧化物堆积呈现特征性外观,可按氧化程度分为 3 级:

氧化程度 外观特征(核心判断点) 常见场景

轻度氧化 1. 表面失去光泽,呈 “暗灰色” 或 “雾面感”,无明显凸起;

2. 局部出现零星、细小的 “白斑 / 黑斑”(直径<1mm),用手擦拭无法去除;

3. 断面(若有切割)无光泽,呈 “粗糙哑光”,而非未氧化时的 “细腻亮面”。 开封后未密封存放 1-2 周、环境湿度略高(RH 60%-70%)

中度氧化 1. 表面出现连续的 “氧化层”,呈灰褐色或黑色,覆盖面积>30%;

2. 氧化区域有轻微凸起(氧化物堆积),用指甲刮擦会脱落 “细粉”(氧化锡粉末);

3. 两端切面(焊锡条端部)出现 “环状氧化带”,颜色明显深于中间区域。 长期暴露在空气中(>1 个月)、靠近热源(如焊炉附近)

重度氧化 1. 表面完全被黑色 / 暗褐色氧化层覆盖,无任何光泽区域;

2. 氧化层厚度>0.1mm(肉眼可见表面凹凸不平),用砂纸轻磨需 1-2 次才能露出内部亮锡;

3. 部分区域出现 “氧化开裂”(表面有细小裂纹),甚至伴随轻微锈蚀感(尤其 Sn-Zn 系)。 潮湿环境存放(RH>70%)、与

腐蚀性物质接触(如助焊剂残留)

二、辅助验证:物理测试法(简单工具,确认氧化)

若外观观察难以确定(如轻度氧化与 “正常暗化” 易混淆),可通过简单物理操作进一步验证,核心是利用 “氧化物硬度高于纯焊锡”

“氧化物不溶于酒精” 的特性:

1. 擦拭测试(区分 “污渍” 与 “氧化层”)

操作步骤:

取干净的无尘布(或棉签),蘸取 95% 以上纯度的酒精;

用力擦拭焊锡条表面疑似氧化的区域(反复 3-5 次);

判断标准:

若擦拭后 “斑点 / 暗区消失”,说明是灰尘、助焊剂残留等污渍,而非氧化;

若擦拭后 “斑点 / 暗区仍存在”,且无尘布无明显染色(排除油污),则为氧化层(氧化物不溶于酒精,无法擦拭去除)。

2. 划痕测试(区分 “氧化层” 与 “基材”)

操作步骤:

用干净的美工刀(或不锈钢小刀),在焊锡条表面轻轻划一道 “浅痕”(深度<0.1mm,避免切断);

观察划痕内部的颜色与表面的差异;

判断标准:

若划痕内部呈 “亮银白色”(与未氧化焊锡一致),且表面划痕两侧仍为暗灰色,说明是表面氧化(内部基材未氧化);

若划痕内部与表面颜色一致(均为暗灰色),说明氧化已 “渗入表层下”,属于中度以上氧化。

3. 熔点验证(间接判断,需焊接工具)

氧化本身不改变焊锡熔点,但氧化层(熔点 1127℃)会阻碍熔化,可通过 “小批量试焊” 观察熔化特性:

操作步骤:

取 1-2cm 疑似氧化的焊锡条,用恒温烙铁(按该焊锡熔点设置温度,如 SAC305 设 260℃)加热;

观察熔化过程与状态;

判断标准:

未氧化焊锡:10-15 秒内均匀熔化,熔化后呈 “亮液态”,无颗粒感;

氧化焊锡:熔化时间延长(>20 秒),熔化后表面漂浮 “黑色小颗粒”(氧化锡),液态锡呈 “浑浊状”,而非清亮状态。

三、最终验证:焊接效果法(实际使用,确认影响)

若上述方法仍有疑问,可通过 “实际焊接测试” 判断 —— 氧化焊锡即使外观变化不明显,也会因氧化层阻碍焊接,

导致特征性缺陷,这是 “是否影响使用” 的最终判断标准:

1. 手工焊接测试(适合少量使用场景)

操作:用疑似氧化的焊锡条,焊接一个标准 PCB 焊盘(提前清洁),观察焊接过程;

氧化焊锡的典型缺陷:

焊锡 “难浸润”:熔化后不主动流向焊盘,呈 “球状堆积”(氧化层阻碍焊锡与焊盘结合);

焊点不饱满:即使增加焊锡量,焊点仍呈 “扁平状” 或 “毛刺状”,无正常的 “半月形光泽”;

锡珠飞溅:加热时焊锡表面氧化层破裂,导致小锡珠飞溅(未氧化焊锡熔化时应平稳无飞溅)。

2. 波峰焊测试(适合批量使用场景)

操作:取少量疑似氧化的焊锡条,加入波峰焊锡槽(提前清理现有锡渣),焊接 1-2 片测试 PCB;

氧化焊锡的典型问题:

锡渣骤增:焊接后锡槽表面氧化渣量比正常时增加 50% 以上(氧化焊锡融入后加速整体氧化);

焊点缺陷率高:出现 “虚焊”(焊点无光泽)、“桥连”(相邻焊点短路,氧化层导致焊锡流动不均)、“漏焊”(

焊锡无法浸润焊盘),缺陷率>5% 即说明焊锡氧化严重。

四、注意:避免 2 个常见误判

误将 “正常暗化” 当作 “氧化”:

无铅焊锡条(尤其 SAC 系)在空气中放置 1-2 天,表面会因 “自然钝化”(形成极薄的保护性氧化膜,厚度<0.001mm)呈现轻微暗化,

这是正常现象 —— 区别在于 “钝化膜” 用砂纸轻磨后立即恢复亮白,且焊接时无氧化缺陷;而 “氧化层” 磨后仍需多次擦拭才能亮白,

焊接时会有缺陷。

误将 “助焊剂残留” 当作 “氧化”:

若焊锡条接触过助焊剂(如焊接后剩余),表面可能残留助焊剂的 “淡黄色 / 褐色痕迹”,用酒精擦拭可去除,且无氧化层的 “粉末感”;

而氧化层无法用酒精去除,擦拭后仍有暗斑。

五、总结:判断流程(高效排查)

第一步:外观初判 —— 观察是否有 “暗斑、黑层、粉末”,按氧化程度分级;

第二步:物理验证 —— 用酒精擦拭(区分污渍)或小刀划痕(区分表层 / 深层氧化);

第三步:焊接确认 —— 试焊观察是否有 “难浸润、锡渣多、焊点缺陷”,最终确定是否可用。

通过以上流程,可快速、准确判断无铅焊锡条是否氧化,避免 “用氧化焊锡导致批量虚焊” 或 “误判正常焊锡导致浪费”

—— 轻度氧化的焊锡条可通过砂纸打磨后使用(仅表层氧化,内部完好),中度以上氧化则建议报废(氧化层过厚,焊接质量无法保证)。


本新闻不构成决策建议,客户决策应自主判断,与本站无关。本站拥有最终解释

权并保留根据实际情况对声明内容进行调整和修改的权利。

[转载需保留出处 - 本站] 分享:【焊锡信息】http://www.173aa.com


  • 立即分享:
  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